top of page

立冬補冬潛藏好 來年身體就大好

  • 作家相片: Sunrider Taiwan
    Sunrider Taiwan
  • 2019年11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台灣在立冬有吃肉進補的習俗,不是一鍋羊肉爐,就是薑母鴨或麻油雞;老北京也有「立冬補冬,不補嘴空。」的說法, 可見在立冬之日進補,是度過寒冬的食俗。


立冬後天氣逐漸轉寒,寒屬陰邪,易傷人體陽氣,而陽氣根源於腎,故寒邪最易中傷腎陽。因此立冬後適合多食養腎食物,來提高人體禦寒能力。腎陰虛者,可多食海參、枸杞子、銀耳等食物;腎陽虛者,宜多食羊肉、韭菜、肉桂等。


在現代醫學,也指出冬天寒冷的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,使人體的甲狀腺素、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,以增加身體的禦寒能力,相對的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。因此,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。可適度地多吃瘦肉、魚類、豆類、雞蛋、乳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。此外,冬天也是蔬菜的淡季,往往冬季過後,許多人就出現維生素不足現象,例如缺乏維生素C導致口腔潰瘍、牙齦腫痛、出血等症狀出現。 所以冬季也要注意維生素C等維生素的攝取


立冬補冬,飲食調養要遵循「秋冬養陰」、「無擾乎陽」、「虛者補之,寒者溫之」的古訓來調節飲食。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熱。 總之,冬季養生應以「潛藏陽氣」為原則,不只要避寒,也要避免擾動陽氣。既要補充能量,又要減少消耗。


古人認為,冬季潛藏得好,則來年身體大好,所以各位不妨就從立冬起好好落實養生,給自己身體一個完美的調養期,相信2020年就能身體健康好事連連。

Comentarios


  • White Instagram Icon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  • White YouTube Icon

© 2023 by Annie Branson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